健康资讯
    医院视频
    健康视频
    健康知识

健康知识 首页 > 健康资讯 > 健康知识 > 详细内容 
春季养生:巧用中药抵御感冒来袭
时间:2017-02-10 09:56:36  来源:广西北流医院  浏览:4010次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春三月,此为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;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。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春季养生要顺应时节,否则容易经常感冒。

  春天多大风 悬浮颗粒易诱发过敏

  首先,春季气候特征造成感冒高发。在中医学上,一年四季是一个循环,温热凉寒,周而复始。人们一般把春季作为一年之始,万物生发,天气转暖,生机勃勃,昼渐长夜渐短。但是春天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,是气温乍暖还寒和冷暖骤变的时期。

  春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,冷暖空气活动频繁。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,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。一般来说,5月份后,大风频繁的现象才能好转。一次大风天气的到来,带来了冷空气,气温下降,同时降低了空气湿度。春季的一天中气温差异最大,容易引起感冒、鼻炎、关节炎、精神病、皮肤病等病症。

  另外,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,若前段时间降水偏少,地面干燥,当大风来临时,还极易出现沙尘天气。在我国北方地区,每年的三、四月份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。沙尘天气发生的结果就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急剧增多,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急剧升高,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。

  这些悬浮颗粒中有很多致敏物质,它们容易诱发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,从而引起过敏性皮炎、过敏性鼻炎、哮喘等过敏性疾病。过敏性体质一定要远离这些过敏原,外出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范措施。

  而在南方,春季常阴雨连绵,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。阴雨季节,湿气较大,更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和一些心理疾病等病症,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顺应自然,适应气候的变化而调理身心。

 

  春季防感冒 中医中药应是首选

  老百姓经常说到的伤风感冒,其实是个中医概念,是由于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的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,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,西医多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等。而中医认为,感冒是由于风邪乘虚侵袭肌表而致,从传统医学角度讲,建议首选中医中药。

  除此以外,建议大家每天注意收看天气预报,采取及时增减衣物、注意保暖、保持空气清新、远离雾霾、锻炼身体等多方面措施。

  中医把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时疫感冒等,另外还有暑湿感冒、风燥感冒、虚人感冒等等。这里主要谈谈风寒、风热、时疫感冒的治疗。

  风寒感冒:由于风寒外邪侵袭肌表、肺卫失宣所致,主要表现为怕冷、无汗、头身疼痛、鼻塞流清涕、发热、咳嗽等症状。

 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以麻黄、桂枝、荆芥、防风等组成的中成药,常见的有荆防败毒散、感冒软胶囊、正柴胡饮、风寒感冒宁颗粒、宣通理肺丸等。

  风热感冒:由于风热外邪侵袭肌表、肺卫失宣所致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汗出、咽痛、咳嗽黄痰、口渴、舌红苔黄等症状。

  治疗可以选用由金银花、黄芩、连翘、薄荷等组成的中成药,常见的有银翘解毒片、羚羊感冒片、桑菊感冒片、感冒退热冲剂、双黄连口服液、感冒清热颗粒等。

  时邪感冒:就是流感,有传染性、流行性,起病急,全身症状严重,多出现高热、恶寒、汗出不解、头痛、肌肉疼痛等症状。中成药可用连花清瘟颗粒、抗病毒口服液、板蓝根颗粒等。由于流感病情重,建议去医院诊治。

  虽然有些中药可起到预防感冒作用,但专家强调,感冒了还是要找医生诊治,才能尽快解除感冒症状,恢复健康。

  春季养生防感冒3要点

  春季感冒是否发生,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因素。春天要注意以下三要点防感冒:

  1、夜卧早起。睡眠要应天时。天长了,睡觉时间要少,这就是应天时。当然也不能睡得太晚,老人大概太阳落山后三四个小时后开始睡觉比较合适。

  人体是有生物节律的,春属木,木应肝胆,“胆为中正之官”,主管清理人体的代谢废物,“凡十一脏,皆取决于胆”,可见胆经重要性。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足少阳胆经循行时间,此时充分的休息是养少阳胆经最好办法。肝主藏血,主疏泄。凌晨1点到3点,藏的作用也需充分理想的睡眠保证。常熬夜者容易导致肝胆疏泄失常,出现一系列疾病,尤其是年轻人。

  2、养阳生发。惊蛰一过,天气转暖,阳气生发。日常活动要增加,以辅助阳气生长;心情要愉悦,利于阳气舒发;对朋友也要和颜悦色,不使气机阻滞,也是阳气生发所需要的。

  3、顺应自然。春天一切都顺应自然,不可勉强,让冬天蛰藏的阳气更充分生长。就像树木一样,在春天抽芽,变绿,生意盎然。早晨起来,要缓缓地起床,养养精神,散散步,让阳气慢慢升腾,再开始一天的工作。上班族最好早起15分钟,做做准备活动,对身体很有好处。

 

  相关链接:“春捂”的几个小窍门

  “春捂”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,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。 季节转换之际仍要注意防寒保暖,棉衣不可脱得太早,棉被也不可换得太早。

  首先,“捂”的最佳时机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的1-2天,市民要在冷空气到来前24-48小时“未雨绸缪”。医疗气象学家研究发现,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。比如感冒、消化不良,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“捷足先登”。

  15摄氏度是春捂的“临界温度”。一些医学研究表明,对多数老年、体弱多病等需要春捂者来说,室温低于15摄氏度时,人就难以长时间耐受,需要“春捂”。

  昼夜温差大于8摄氏度是“捂”的信号,因为日夜温差大是冷暖气流搏击剧烈的征象,市民应注意早晚增加衣被,千万不可因天气“乍暖”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厚衫。

  “减”的时间控制在7-14天。减下来。冷空气过境后,衣衫不能“减”得太快。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,也得再捂7天左右,减得过快,体弱多病者有可能因为不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而生病。

  此外,“春捂”还需配合加强锻炼,适当增强机体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。

上一篇:养生警惕:过度养生也是种病
下一篇:心累吃红豆,脑累吃坚果
电话:0775-6210687(院办) 地址:北流市清湖路0005号(乘坐市内102 108 109 111 115路公共汽车可到本院) 邮编:537400
Copyright ©北流市人民医院 2016 -2024  gxblyy.cn All Rights Reserved.  
南宁市巨人网络负责网站制作维护技术支持。网页浏览建议:IE 9.0浏览器或其以上版本,1366 X 768像素的显示器分辨率。
  桂ICP备180039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