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小知识
全民健康 势在必行
2021年9月1日是第15个“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”,为贯彻落实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(2017-2025年)》和《关于持续推进“三减三健”专项行动重点工作的通知》有关要求,深入推进以“三减三健,健康新动力”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,进一步传播和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营造良好社会氛围,我们为大家整理了“三减三健”宣传小知识。
一、什么是“三减三健”?
三减:减少盐类摄入、减少糖类摄入、减少油脂摄入
三健:倡导健康口腔、倡导健康体重、倡导健康骨骼
二、为什么要“三减三健”?
长期高盐、高油、高糖饮食易引起高血压、高血脂、肥胖等问题,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的风险,如果长期血脂异常还会引起脂肪肝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卒中、肾动脉硬化、肾性高血压、胰腺炎、胆囊炎等疾病。龋齿和牙周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,钙质的不可逆流失也易引起骨质疏松等骨骼健康问题。
三、如何做到“三减三健”?
减盐: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(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)摄入量不超过5克。
1.纠正过咸口味,可以使用醋、柠檬汁、香料、姜等调味品,提高菜肴鲜味;
2.采取总量控制,使用限盐勺,按量放入菜肴;
3.使用低钠盐、低钠酱油或限盐酱油,少放味精;
4.少吃酱菜、腌制食品及其他过咸食品;
5.少吃零食,学会看食品标签,拒绝高盐食品。
减油:控制烹调用油,每人每天烹调用油摄入量25克。
1.使用蒸、煮、炖、焖、拌等无油、少油方法;
2.采取总量控制,使用控油壶,按量取用;
3.少吃油炸食品,如炸鸡腿、炸薯条、炸鸡翅、油条油饼等;
4.不喝菜汤;
5.少吃含“部分氢化植物油”、“起酥油”、“奶精”、“植脂末”、“人造奶油”的预包装食品。
减糖: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,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。
1.多喝白开水,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;
2.少吃甜食、点心;
3.烹调食物时少放糖。
健康体重:健康饮食、适量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。
1.食物多样,谷类为主;吃动平衡,健康体重;多吃蔬果、奶类、大豆;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;少盐少油,控糖限酒;杜绝浪费,兴新食尚;
2.食不过量、定时定量、细嚼慢咽;
3.少静多动、贵在坚持;
4.日行万步、适度量力。
健康口腔:指良好的口腔卫生、健全的口腔功能以及没有口腔疾病。
1.早晚刷牙,每次刷3分钟以上,掌握正确刷牙方式,即牙刷跟牙齿呈45度角,在一定范围内做短距离轻微的振动,然后对牙齿的咬合面做轻轻的抚擦。
2.饭后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;
3.使用含氟牙膏;
4.少吃糖,少喝碳酸饮料;
5.家长应帮助或监督6岁以下儿童刷牙;
6.每年洁牙(洗牙)一次;
7.定期口腔检查;
8.吸烟有害牙周健康;
9.牙龈出血、牙龈肿胀、食物嵌塞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。
10.六龄齿学名又叫第一恒磨牙,是指6岁左右的孩子在第二乳磨牙的后面萌出的牙齿即第一恒磨牙。因为六龄齿是恒牙中第一个出生的、年龄最大、矿化程度差、承受的咀嚼压力最大、牙尖和牙尖之间的窝沟多而且又深又窄,容易藏污纳垢,最容易发生龋齿,建议进行六龄齿窝沟封闭,防止咬合面的窝沟点隙有食物残渣聚集,避免细菌进入到窝沟点隙形成龋坏,从而保护牙齿。
健康骨骼: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,当体内钙质“支出”大于“收入”,将引发骨质疏松症等骨骼健康问题。
1.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,如牛奶、酸奶、豆类及豆制品、虾皮、海鱼、鸡蛋和动物肝脏等;
2.清淡饮食,减少食盐摄入量;
3.少喝咖啡、碳酸饮料和酒;
4.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,建议上午十点左右,傍晚四五点左右晒太阳;
5.适量运动,建议每天行走6000-10000步左右,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;
6.平衡练习(如金鸡独立、单脚跳等),减少跌倒和骨折的风险。
此外,疫情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。不管疫情是否在身边,我们都提倡“一米线”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公筷制,提升健康意识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距离产生美”,保持一定距离在生活场景中也是一种“健康防护”。
如今,在医院门诊大厅、在商场超市、在各行政服务网点,我们发现,排队区域增设了“一米线”。人们逐步意识到:留足安全距离,既是自我保护,也是向对方表达善意。
超市结账、不凑堆;排队拿药,留一米;同上电梯,一人一角;食堂相遇,笑而不语……在“口罩文明”之外,“一米线”也正逐渐成为一道文明线、安全线,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。
围桌进餐容易产生细菌病毒交叉感染,增加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合餐的饮食习惯弊端更突出了。
早在非典期间,钟南山院士就呼吁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。此次疫情期间,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,再次强调了这一点。公筷公勺的使用,不仅有利于卫生健康,对于餐桌文明也是一种新风尚。对此,我们每个人既是参与者,更是受益者。
END